太阳成集团tyc41183(Macau)股份有限公司-Official website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

发布时间:2025-06-09文章来源:太阳成集团tyc41183浏览:24646

复合材料与工程  080408

Composite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1. 专业介绍

本专业始于199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方向, 2012年获批新专业招生。现为天津市“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天津市“十三五”应用型专业、天津市一流专业、天津市产教融合品牌专业,所在学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人才培养平台。

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拥有“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天津市教学团队。专业遵循“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先导,科研促教学,教与研相长”办学思想,构建了“高校 - ( ) - 企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基于实验问题自主实验”的实验教学体系、“基于职业技能现场培训”的实习教学体系,形成了以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分离膜材料和先进纺织复合材料为特色的专业方向。


  1.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胸怀经纬、求真务实、品高学优、工勤业精,适应国家经济和复合材料行业发展需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度社会责任感、国际视野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自然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基础知识,坚实的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能够在国防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化工、智能制造等领域,从事复合材料行业工程技术、产品设计、成型加工、生产管理、研究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达到的目标如下:

培养目标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备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培养目标2:能够适应复合材料领域工程技术发展,具有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和和工程技能以分析、研究和解决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培养目标3:能够基于法律、环保、工程伦理要求,在企业和社会环境中承担复合材料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加工、应用等方面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培养目标4:适应独立和团队工作环境,具备与同事和公众良好沟通交流的能力,能够独立或领导团队实施复杂工程项目的协调与管理。

培养目标5:熟悉复合材料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动态和发展趋势,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能力,具有终身学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


三、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相关工作所需要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将其用于分析和解决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材料体系、结构形式与成型工艺,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合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复合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合材料领域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复合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角色。

10)沟通:能够针对复合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目标5

1.工程知识


 √

 √


 √

2.问题分析


 √

 √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

 √



4.研究


 √

 √


 √

5.使用现代工具


 √

 √


 √

6.工程与社会

 √

 √

 √



7.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

 √

 √



8.职业规范

 √



 √


9.个人和团队


 √


 √


10.沟通

 √



 √


11.项目管理



 √

 √


12.终身学习





 √

五、主干学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六、核心知识领域

涵盖工程基础、材料学科基础、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等知识领域。涉及工程制图、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科学基础、复合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物理性能、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等。

七、专业核心课程

工程制图(45学时)、有机化学(60学时)、高分子化学(45 学时)、高分子物理(60 学时)、材料科学基础(45 学时)、复合材料研究方法(60 学时)、复合材料学(30 学时)、复合材料结构设计(30 学时)、复合材料成型工艺与设备(30 学时)。

八、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认识实习、复合材料制品课程设计及劳动教育实践、复合材料专业创新创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九、主要专业实验

高分子化学实验、高分子物理实验、复合材料研究方法实验、复合材料专业实验、复合材料综合实验等。

十、学制与修业年限

标准学制4年,弹性修业年限为3-6

十一、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十二、课程逻辑图